膜产业成水处理新增长极
在环保政策密集落地的背景下,PPP项目多点开花,水处理行业蓬勃发展。在工程项目大量投资和稳定运行中,水处理细分领域迎来了全面利好,膜产业高速发展,正成为水处理行业的新增长极。
近年来,随着反渗透技术、过滤技术的不断改进,膜产业在市场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成为净水市场、全球海水淡化市场等领域的主导者。据点绿网统计,2017年,薄膜技术每年市场覆盖达到220万立方米(95.6%)。膜产业已经进入快速成长期,市场规模巨大,膜法水处理技术已成为解决水资源、能源、环境以及传统产业有关问题的常规技术,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联合印发的《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指出,以分级分类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方式,推进“十三五”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任务得到完成。在国家政策的利好之下,水污染防治进入纵深阶段,水处理市场景气度不断提升,带动膜产业、水处理设备、市政工程等全产业的繁荣。
据第一财经统计,“十三五”期间,主要流域将完成一批重点工程,总投资金额约7000亿元,其中城镇污水及配套设施投资3160.7亿,水环境综合治理2703.8亿,饮用水源地安全防治167.9亿,工业污染防治和农业农村污染防治将打开约1000亿的市场空间。膜技术的创新发展已带来成本的下降,其竞争力正在不断提升。反渗透、超滤、微滤等膜技术在能源电力、有色冶金、海水淡化、污水回用等领域的工程应用规模将持续扩大。随着项目工程带给膜产业更多的发展机遇,膜技术在市场竞争中将不断发挥其用武之地,释放出巨大的利润空间。
膜法水处理技术出水水质高,不仅能提高污水排放水质、实现再生水回用,而且可实现海水淡化、满足提高饮用水水质等需求。反渗透正是目前海水淡化、中水回用、污水处理等水处理产业的核心技术。膜已经或多或少接管了海水淡化市场,膜处理工艺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和完善,逐渐满足水处理需求。
根据国际海水淡化协会和GWI的数据,全球海水淡化市场总体呈增长趋势,是2000年中期经济放缓后第四年持续增长。目前,全球已拥有海水淡化厂超过19300座。随着海湾公用事业市场的不断增长,世界膜产业的规模也将随之不断扩大。同时,中国东北地区的电力、钢铁、化工等高用水行业以及广东等南方地区面临的生活用水刚需,将驱动国内海水淡化市场的大爆发,推动产业的发展进步。
中国虽然在自行设计、建设和运营海水淡化工程的能力上不断增强,甚至已成为全球少数几个具有整体海水淡化工程能力的国家之一,但我国膜工业产值仍然较低,约占全球膜工业总产值14%。而膜材料仍以进口为主导,创新能力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行业缺少龙头企业,规模较小、行业发展较为分散。此外,膜污染也一直是影响反渗透技术进一步发展以及制约行业运营成本的一大因素。
膜产业仍需专注于技术创新,降低技术方面带来的成本消耗,预计水处理市场在技术的引领下将获进一步扩容。《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重点研究开发海水膜法低成本淡化技术及关键材料,开发可规模化应用的海水淡化装备。政策对于企业在技术研发上应给予鼓励和支持,助力我国膜技术的创新发展。水是生命组成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和高质量生产的需求下,膜产业的前景预期让人期待。预计到2022年末,膜产业的市场规模将超过36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