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沉淀池的故障对策
二沉池的作用是泥水分离,使混合液澄清、污泥浓缩并将分离的污泥回流到生物处理段。其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出水的水质和回流污泥的浓度。因为沉淀和浓缩效果不好,出水中就会增加活性污泥悬浮物,从而增加出水的BOD 质量浓度;同时,回流污泥浓度也会降低,从而降低曝气池中混合液浓度,影响净化效果。作为故障对策可考虑以下:
1、上清液透明度下降:上清液透明度下降多半是因为活性污泥性状异常所致。因此,应对曝气池运转管理或入流水质是否异常进行调查,并采取相对对策。
2、活性污泥少量流出:
(a)由于二次沉淀池的尺寸,溢流堰的形状、刮泥速度等构造上的原因,活性污泥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少量污泥被卷起的现象。但进水量超过池的容纳能力时,由于水流的关系活性污泥在出流侧有卷起的趋势。少数情况下,污泥在沉淀过程中也会卷起。
因此,当这种趋势比较显著时,要将絮体流出较多的部分的溢流水量减少。所以可以考虑采用调节出水堰高度、改变溢流堰位置等措施。
(b)进水量增加,污水泵运转台数增加时,池内进水量的变化会引起活性污泥短时间的上浮,此时只要减少进水量,增加速度逐渐加大即可。对于进水量变化很大的处理厂,可在此时增大排泥量,就可以防止污泥上浮。
3、活性污泥大量流出:
(a)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升高时,曝气池出流混合液的泥沉降比也升高,引起二次沉淀内污泥界面上升,絮体大量流出。此时应增大剩余污泥排放量,调整所选定的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值。
(b)溢流接近满流时,会出现不均匀溢流的现象,溢流量越大的部分絮体流出的危险就越大,所以应在保证跌水水位低于溢流管道渠的原则下,保持出流侧导水管渠水位。此外,由于构造原因引起时,应调查水位关系并加以改善。使用处理水放流用水泵时,应注意导水管渠水及放流侧水位,注意排水阀及放流泵的运行管理。
(c)由于丝状菌过度繁殖,引起活性污泥膨胀,二次沉淀池内污泥界面上升,也可以导致污泥随水流出。此时,应采取措施以防止污泥在污水管渠和导水管渠内堆积,还可以限制初沉池的使用次数,加入混凝剂等药品进行处理。另外,采用厌氧—好氧活性污泥性污泥法对于防止膨胀效果也不错。
(d)产生脱氨作用时,生成的氮气或丝状菌产生的气泡附着在污泥上,使污泥上浮,随水流出。此时,可采取增大回流污泥量,设置挡流板等对策。
4、活性污泥等腐败
(a)二次沉淀池堆积的污泥不能有效排除时,一部分积蓄的污泥会厌氧分解,产生大量气泡。此时,应检查排泥设备,正常后增大排泥量,以降低污泥界面。
(b)刮泥机不能正常工作时,全池都会产生污泥的积蓄,引起厌氧分解。此时,应立即修理刮泥机以恢复其正常运转。
(c)如前发生厌氧分解,全池范围内都发生腐败时,该池污泥不要再回流,在不引起其他事故的情况下,可作为剩余污泥排放,并用新鲜污泥进行替换。
(d)池内总有一部分污泥不能去除时,该处会产生腐败、上浮现象。此时,可将二次沉淀池放空,调查原因,并进行修复。